海洋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重要的蓝色粮仓、资源宝库。当今时代,海洋经济已成为临海国家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对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向海而兴,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
海洋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重要的蓝色粮仓、资源宝库。当今时代,海洋经济已成为临海国家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对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向海而兴,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向海洋、经略海洋,坚定不移地走以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陆海统筹、海洋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经略海洋的新思想,为我国新时代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发展海洋经济,宁波底气何在? 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需要抓手,海洋经济已经逐渐成为滨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近年来,众多滨海城市陆续加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竞争角逐。坐拥900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超过1500公里海岸线、600余个海岛的宁波,在这场竞争中优势何在? 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宁波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就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这一概念。会议强调,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把宁波舟山海域海岛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构建“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提升全球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 此前,2021年,浙江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召开,其中针对宁波提出了近景目标:到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海洋经济实力迈入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强港基本建成。同年5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其中亮点,在于“联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集聚海洋经济优势资源”,这也是浙江首次明确成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参赛者”。 接下来,宁波将如何走,才能不负期待,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变成省党代会提出的“两个先行”的生动实践? 基于此,宁波市率先落子,中共宁波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以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两个先行”统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战略目标,重点打造“六个之都”、深入推进“六大变革”。2022年3月,《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正式印发,对海洋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作出行动部署,目标剑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宁波市提出积极对标新加坡、深圳等国内外先进海洋城市,将经略海洋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位置,聚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航贸易中心、海洋经济中心、海洋科创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和滨海宜居之城,奋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对此,宁波海洋研究院海洋战略与规划部部长汪小京解读道:“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宏观目标,在城市发展格局中,提出了‘拥江揽湖滨海’的空间格局,之前历次党代会将宁波定位为现代化港口城市,这次将港口城市升级为滨海大都市,是对历届市委提出的‘以港兴市、以市促港’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际港口名城等目标举措的赓续传承、深化拓展。” 李家彪院士认为,宁波因海而生、凭海而兴,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基础设施较完善、产业基础较扎实,是我国无可争议的海洋大市,这是宁波全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底气所在。 “我们的滨海,不仅仅包括独有的港口资源,而且还要有向东是大海的气魄。”汪小京说。 打造开放枢纽,宁波港+宁波帮 宁波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 宁波市海洋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蓝色经济”的基础。据统计,2021年,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6850亿元,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06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占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约为20.7%。 宁波最引以为豪的是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宁波舟山港地处我国大陆沿海中部与长江“T”字形航线的交汇口,位置适中,辐射便捷,自然条件优越,风小港阔,不冻不淤,被誉为中国港口的“皇冠”。 汪小京表示,港口优势依然是宁波最大的“底牌”。我们还是要继续发挥港口资源优势,按照总书记对宁波舟山港的指示,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服务“国之大者”,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硬核力量。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期待,也是宁波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2021年,宁波舟山港完成年货物吞吐量(货物吞吐量=用集装箱装的货物量+非集装箱装的货物量)12.24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08万标准箱——宁波舟山港已经成为继上海港、新加坡港后全球第三个跻身“超3000万箱俱乐部”港口。 今年,尽管受疫情冲击,宁波舟山港依然扛起全球供应链的“定海神针”,成为浙江对外沟通的重要窗口。新加坡海事及港务局局长柯丽芬近日表示,“在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发起的国际港口管理局圆桌会议中,宁波舟山港是成员之一。新加坡与宁波正在港口开放、数字化、脱碳等领域进行合作。目前,新中两国海事主管部门已经在电子证书交换方面进行了大约10次试验,这项合作有望让两国港口间的航运运转、港口清关过程更加高效。这也将是宁波港和新加坡港口之间开展数字化合作的方向。” 千百年来,虽然海岸线逐渐外拓,但有着几百年经商传统的宁波人从未停止过逐梦海洋的步伐。“宁波帮”代表人物之一“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其外孙包文骏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说起家乡宁波,就绕不开船与海。我的外公包玉刚先生出生在宁波的小渔村,后来被称为‘世界船王’,而我在外公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喜欢水上运动。外公的座右铭‘持恒健身,勤俭建业’,这八个字一直贯穿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一代代。‘宁波帮’从宁波乘船远航,散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我们从未忘本,在有所作为后,不断回馈家乡,带来资金、资源和机遇。” 如今,新一代宁波企业家们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更加注重其可持续性,他们不再向海洋一味索取,而是通过自己的技术,努力改善着海洋生态,探索着一条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新路。 朱文荣是日本高知大学的博士,留洋7年后回国在宁波创办企业,从事海苔的加工贸易和科研、养殖。 “2008年奥帆赛主场地青岛发生绿潮灾害,这个绿潮就是大量的浒苔集聚导致的。”朱文荣说。 如何利用自己所学将引发绿潮灾害的浒苔“变废为宝”,就是朱文荣创业的方向。如今,他所创立的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浒苔生产企业。 “现在跟着我从事海苔相关养殖、生产的老百姓一个季节二个多月也能有6万以上的收入了。”朱文荣自豪地表示。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物特使彼得·汤姆森先生对宁波这座城市提出了期待:“不管生活在世界的哪座城市,更深入地理解我们与海洋的关系非常重要。无论是从海洋污染的角度,还是从海洋资源获取的角度,我们要回到与海洋的尊重与平衡的关系。所以我非常希望宁波能成为这场全球性关注海洋保护议题中的一份子,来恢复我们与海洋之间的一种尊重和平衡的关系。” 海洋文化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 一座城市的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也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文人雅士传承宋韵文化,到靠海而生的渔民自心底里朴素地喊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宁波这座城市对于探索海洋、眷顾海洋、拥抱海洋的努力和尝试从来不曾停歇。 汤姆森先生对宁波渔民多年前提出的“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这句话感慨颇深。他说,我们总是能从个体渔民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他们更了解当地的情况,他们对生态系统的知识在很多情况下对我们都很有帮助,我们有很多东西要向他们学习。 关于海洋文化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宁波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有着“行走的宁波文化旅游名片”之称的陈民宪先生看法独特,他认为:“海洋文化的本质是开放、融合,从河姆渡‘渡口’,到三江口‘江口’,再到东方大港‘港口’,港口的发展印证了宁波城市兴盛的轨迹。” 陈民宪觉得,要让世界看向宁波,首先要让世界了解宁波,了解宁波的途径就是要读懂宁波的文化。 “我们要告诉世界,宁波既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个现代文明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文化有着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古今相合,中外相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弘扬光大,世界先进文化在这里共享共赢。 我们还要告诉世界,宁波人的骨子里,有着中华文明浸润着的优质基因:崇教、有礼、讲契约、善变通。在宁波,宜游、宜居、宜商、宜业。”陈民宪如是说。 参与过《环形使者》、《钢铁侠》、《超验骇客》等电影创作的著名电影人徐卫兵先生给宁波这座城市形象打造提了很多有趣的创意。他说,有着八千年井头山文明的古老宁波与充满数字化技术科幻感的宁波在这个时空交汇对撞,给了艺术创作者们无限的想象与灵感源泉。 青岛市邮轮游艇协会副会长、天泽航海创始人田丰先生认为,发展帆船帆板运动,可以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他建议宁波和青岛可以携手并进,通过发展相关产业,共同提升两城市在全球的滨海旅游城市中的影响力。 包文骏先生也持同样看法。在宁波,在普罗大众的印象里帆船可能是极其小众的体育运动,但其实现在帆船作为一种新颖、健康又有趣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热爱生活的人所关注并认同。 他建议,宁波应抓住“亚运红利”,不但为亚运做好准备,更要借此时机,计划亚运后如何发挥优势,打造新的城市发展方向。 “宁波要借着举办亚运会的契机,以一个成熟热情、风格鲜明的东道主形象,赢得世界的心。”包文骏说。 舟楫为马、耕海牧渔是古老的宁波人对海洋的依赖;守护生态平衡,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现代宁波人对海洋的承诺。此前,浙江象山搁浅的抹香鲸牵动了亿万网友的心,终于在消防、渔业等部门和专家、志愿者的接力下,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海域搁浅的抹香鲸历经20多个小时成功脱困,回归大海,当时的激动心情我们依然铭记…… 宁波人热爱海,依赖海,宁波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在通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道路上,滨海宁波,扬帆世界。(陈晓宇) 【编辑:李岩】 |